返回

巫师:我的职业面板没有上限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74章 众神死亡的荒原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暗漩涡中。

    这个影像不是静止的,而是缓慢旋转,每转一圈,螺旋的形态就会微妙变化,呈现出它的多维度特性。

    罗恩翻过序言,来到第一章——“深渊地理学概述”。

    书中详细描述了深渊的整体结构,但这些描述远比罗恩预想的更加复杂和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第一、二层被称为“血色浅滩”,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一片覆盖着永恒血红色天空的荒野。

    但书中揭示,这片看似普通的地表下隐藏着数千个“空间囊泡”,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。

    这些囊泡之间的边界模糊且不稳定,一个不慎,探索者便可能在踏出一步后就进入完全不同的环境。

    第三层“黑沙荒土”,也就是那头狮蝎来源的地方,在表面描述上是一片被诅咒的沙漠。

    但深层解析则揭示了更为惊人的真相,这里的“沙粒”实际上是微型生命体,每一粒都有自己的意识和目的。

    整个沙漠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集群智能,通过不断吞噬和同化来扩大自身。

    然而,真正令罗恩感到毛骨悚然的是对第四层及以下的描述,这些层级已经开始脱离凡人能够理解的存在形式。

    第四层“扭曲丛林”是一个违背自然法则的生态系统。

    植物和动物的界限模糊不清,生命以不可理解的方式繁衍和进化。

    那里的树木可能会突然变成动物,动物可能会生根发芽成为植物。

    而某些生物则同时具备植物和动物的特征,甚至还有无法归类的存在形式。

    第五层“永夜之海”是一片空间被扭曲的流体区域……

    第六层“迷宫之域”则是一个多维度的空间折叠结构,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迷宫,更是认知和逻辑的迷宫。

    在这里,最基本的因果关系都会被打破,结果可能先于原因出现,悖论是常态而非例外。

    书中写道:

    “从第六层迷宫之域所开始的真正危险,不在于其复杂的空间结构,而在于它对探索者思维的侵蚀。

    长时间暴露在这种环境中,人的思维模式会开始向深渊的逻辑靠拢,逐渐丧失对‘正常’概念的理解。

    这种转变一旦开始,就几乎不可逆转,因为受影响者会认为是周围的世界变得‘不正常’,而非自己的思维出了问题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第九层“灵魂深渊”则更为抽象和难以描述,它被定义为“存在与非存在的交界处”。

    在这里,思想和情感成为了可见实体,记忆和梦境的碎片在虚空中漂浮。

    灵魂可以被直接观察和操纵,就像物质世界中的物体一样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而最深处的第十三层“虚空边界”几乎完全超出了语言所能描述的范畴。

    书中这部分内容充满了墨迹斑驳和空白,仿佛作者本人也难以将所见所闻转化为文字。

    仅有的几段描述充满了矛盾和不连贯的表述,如“无限的狭小空间”、“燃烧的寒冰”、“喧嚣的静默”等悖论性词组。

    随后的章节详细描述了深渊的诅咒效应,这比罗恩之前了解到的任何信息都要详尽和惊人:

    “深渊诅咒不仅仅是对身体和精神的影响,更是一种存在形式的转变。每一个在深渊中停留的生物,都在不知不觉中被重新定义,被编入深渊的‘词典’中,成为其语法体系的一部分。”

    “第一至第三层的诅咒主要表现为物理层面的改变——皮肤硬化或软化、感官扭曲或增强、器官位置变化或功能转换。

    这些变化在离开深渊后确实可能部分逆转,但从未有记录显示完全恢复的案例;”

    “第四至第五层则开始影响心智结构——感知方式、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。

    受影响者可能开始以全新的方式理解时间、空间和因果关系,甚至发展出凡间语言无法表达的新型思维;”

    “而第六层及以下,诅咒将直接重构灵魂本质——不再是简单的‘感染’或‘影响’,而是完全的‘重写’。

    那些在此停留过久的探索者,不再是被深渊改变的生物,而是成为深渊本身的一个有意识片段,一个活动的深渊化身。”

    书中特别强调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——深渊诅咒的不可逆性和传染性:

    “即使是短暂接触过深层深渊的探索者,回到表世界后也会无意识地将深渊的‘逻辑’带入现实。

    他们的思想、言语甚至存在本身,都会成为深渊向表世界延伸的触须。

    一个被第七层诅咒影响的个体,仅仅通过长时间交谈,就能让对话者的思维开始向深渊模式靠拢。”

    这段描述让罗恩不禁联想到那些被主流巫师界所不容的,各类黑巫师组织和深渊教派。

    他们或许正是这种传染过程的集体表现,一群被深渊重塑的个体,在表世界中秘密传播深渊的影响。

    接下来的章节专门描述了各层深

第174章 众神死亡的荒原(3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